猫猫以其可爱的形象闻名于世,不少商店或餐馆的门口,都会摆放一只向你挥手的招财猫。
但是,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只有“招财猫”,却没有“招财兔”“招财狗”“招财鸭”?
为什么猫猫能够招财呢?狗狗不能旺财吗?
今天,阿研就和你一起了解“招财猫”背后的故事。
尽管真正将“招财猫”这一形象发扬光大的,无疑是日本人,但招财猫功能的源头,或许在中国唐代。
唐代段成式的笔记小说集《酉(yǒu)阳杂俎(zǔ)》,记载了唐代大量的历史资料、奇闻异事和民间风情,其中有一句关于猫猫的记载:
意思是说,猫猫洗脸时前爪举过耳朵,就会有客人到来。这应当是关于“招财猫”雏形的记载。
那么,为什么猫猫去了日本,其“招财”属性才被发扬光大呢?
首先,猫猫在日本,本身就是一种稀缺资源。
一般来说,日本的猫猫,是由遣唐使从中国带回去的。因此,猫猫最先出现在日本的宫廷里,是贵族的宠物,普通人根本养不到,到了江户时代,才开始进入寻常百姓家。
鉴真东渡
其次,日本属于渔业国家,耕地资源匮乏,所以他们非常珍惜稻米。而猫咪能够捕鼠护粮,对日本人来说十分重要。
所以,猫猫衍生出能够带来财富和好运的“招财猫”形象,也就不足为怪。
日本人认为,“照顾好猫咪,才能获得回报”。渐渐地,关于猫咪的传说也越来越多。
据说,浅草有位老婆婆,经济拮据,只得挥泪与家中老猫告别。半夜,猫猫给她托梦:只要把自己的形象做成土偶,就能收获好运。
老婆婆便把老猫的形象做成偶像,供奉起来,果然好运纷至。
关于招财猫更著名的传说是豪德寺的猫猫——玉(たま,tama)带来好运的故事。
如今香火不断的豪德寺,在江户初期,却落魄不堪。
豪德寺
城主井伊直孝在狩猎时,看到猫猫玉对他招手,便进入了寺院,谁知竟因此躲过了一道闪电。井伊直孝感激猫猫的庇佑,将它封为豪德寺的守护神。从此,寺庙的香火也渐渐兴旺。
如今的豪德寺,被誉为招财猫的发源地,寺庙里有着数不尽的招财猫。
虽然我们把这种挥舞手臂的猫猫塑像称作“招财猫”,但是在日文中,ta其实叫做“招揽猫”(招き猫),是在招呼客人快快光临。
在西方文化中,召唤他人过来的姿势(the beckoning gesture)是手掌向上,向自己的方向弯曲手指。
但是在日本文化中,召唤他人的动作是手掌向下,向地面弯曲手指。招财猫挥舞手臂的动作,其实就是召唤路过的客人——赶快过来。
事实上,招财猫挥舞的手臂不同,含义也不一样。
母猫举左手,意味着招揽客人或人缘,常见于商铺。公猫举右手,意味着招揽财富,可以摆在家里。两只手一起举,可能有点贪心(bushi),就是财运双全。
招财猫的手臂长度,和好运的远近有关。
手臂短(在脸附近)的猫猫,招揽近处的幸福,常见于普通的店铺;手臂长(超过头部)的猫猫,呼唤远处的好运,多见于旅游观光或运输等行业。
两只招财猫连在一起的“结缘猫”
招财猫的颜色也含有讲究:
酷爱猫猫的日本人,语言中有很多和猫猫相关的表达。
招财猫的英文又如何表达呢?
可以直接使用日文的发音:maneki-neko。maneki是前面“招き”的发音,neko是“猫”的发音。
也可以说:the welcoming cat, the lucky cat, the money cat, the happy cat, the beckoning cat。
当然,还可以在前面强调招财猫的来源:the Japanese fortune c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