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汉室衰微,董卓构乱,群雄逐鹿,豪杰并起,遍地刀兵。
这是一个造就英雄的时代,也是一个造就诗人的时代——以“三曹”“七子”为代表的建安文学为中国诗歌打开了一个崭新的局面。
博学多才的女诗人蔡琰在董卓之乱时被胡骑所获,流落匈奴十二年,她的五言《悲愤诗》写战后疮痍“尸骸相撑拒”“肝脾为烂腐”字字断肠泣血,催人泪下。
“建安七子”之首王璨《七哀诗》写战中惨象“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真是触目惊心,令人难以卒读。
社会的动乱,使建安文人们饱受离乱之苦,白骨遍野,满目疮痍,风衰俗怨,使他们的作品既有昂扬的政治热情,鲜明的个性特点,同时又带有浓郁的悲剧色彩。
在建安诗人中,曹操实在是一位开风气之先,兼具诗人才情和帝王霸气的作者。
不论是在《三国演义》还是在戏曲中,人们总是把曹操写成唱白脸的奸雄,但是曹操生于乱世,确有一份安定天下的政治理想。
他在《让县自明本志令》中说:“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说得专横又真诚,英雄的才情中,又有一种唯我独尊的“霸气”。
今天和大家一起欣赏他的抒情代表作《短歌行》,让我们走进风起云涌的三国时代,去感受曹操作为诗人的英雄情怀和他开阔博大的帝王胸襟!
短歌行
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苏东坡《前赤壁赋》说“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想那曹操兵下江南,是何等的气势恢宏;横槊赋诗,又是何等的英雄气概。
京剧《赤壁之战》中,也有“横槊赋诗”这一折。我们姑且就联系建安十三年赤壁之战时的情景来帮助我们理解曹操这首《短歌行》所要抒发的情志和思想。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这里“对酒当歌”的“当”字我们既可以理解为“应该”也可以解释成“对”。因为人是感性的动物,在平时我们可以控制自己的感情,保持理智的清醒。
但是当我们面对着酒和歌时,我们整个人就容易处于一种沉醉和放松之中,感情也更易激动,平时压抑在心底的郁闷也会齐涌心头。
晏殊《浣溪沙》说:“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就是因饮酒听歌想起了人生的短暂无常,只是晏殊的“夕阳西下几时回”完全是晏殊个人的悲哀。而曹操发出的“人生几何”的慨叹还包含了英雄志意的悲慨。
“人生几何”出自《左传》:“俟河之清,人寿几何。”古人相信黄河之水,千年一清,黄河水清就意味着天下太平。
可是,一个人的寿命能有几何,又如何等得到那一天呢!人将暮年,时光一天天的逝去,留给自己的时日已经不多了,当生命结束之时,你所有的才智也好,理想也罢,只能全部落空!
虽然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不被世人接纳,但是他却一心想要统一天下。
董卓灭亡以后,曹操又先后灭了吕布、袁绍、刘表等割据势力,于建安十三年冬,亲率大军沿长江顺流而下,威胁江东。
这一年,曹操已经54岁了。
然而,赤壁一战,刘备、孙权联手大败曹操,从此奠定了三国鼎立数十年的局面。雄才大略如曹操,一生也只能统一北方而始终未能一统天下。
可想而知,在建安那种乱世,想要实现心中的理想是何等的艰难!所以诗人感叹“去日苦多”于悲凉之中更见英雄之气。
他叹的不是人生苦短及时行乐,而是时间紧迫,一统天下的大业还未完成,治国平天下的理想还未实现,他要抓紧时间招贤纳士。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你看曹操马上吐露他的忧思。对酒当歌引起感情的激昂,感情激昂促使很多忧愁郁闷涌上心头,而排解这些郁闷忧愁的办法是接着继续饮酒!
那曹操到底为何忧愁郁闷?他说了“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那青青的颜色是你当时所穿衣衿的颜色,它是那么长久地留在我的心里,一直让我念念不忘,为你所焦虑。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诗经·郑风·子衿》“青衿”代表的是年轻的男子。那让曹操“沉吟至今”的男子到底是谁呢?
据历史记载,曹操有一次与孙权作战,看到对方阵容整肃,不由叹息说:“生子当如孙仲谋!”还有刘表的长子刘琦不肯投降,逃到江南与孙权、刘备联合,共拒曹操。
所以有人认为曹操怀思的就是他们两个,希望他们不再反抗,前来归顺。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同样是出自《诗经·小雅·鹿鸣》。“苹”是鹿喜欢吃的一种草,鹿在山野中发现了苹,就发出快乐的叫声,招呼它的同类来享用。
那曹操引用这一句就是想说:我多么希望你们到我这里来做客,如果你们来了,我将用隆重的宴会招待你们。
可是,你不要小看了曹操,表面上求贤若渴,实际上曹操已隐隐表明了宾主之间的君臣关系。
因为《诗经》里的《鹿鸣》是用鹿呼唤友朋的声音起兴,写的是古代君臣宴会的场面,是主君宴请臣子。
曹操急于统一天下,想要广招贤才,生怕有才能的人不能为己所用。
所以他说“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你是这么的美好又这么高远,我什么时候才可以把你摘下来拿在我的手中?借明月来升华心中怀思的感情。
那是什么样的人让曹操如此这般渴慕?我想熟悉《三国》的人一定记得“煮酒论英雄”那一回。
曹操非常欣赏刘备的才干,曾对刘备说:“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刘备为吕布所败投奔曹操,曹操不但收留了他还待他很好,为他出兵攻打吕布。
但刘备不久后便背叛了曹操。“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很可能说的就是两人往日的这一段情谊。
曹操想对刘备说,我过去和你有过这么深厚的感情,当你遇到危难时我不远千里出兵相救,为什么现在就不能彼此珍重过去的那一份情感?难道我对你的那些苦心全都白费了吗?
接着曹操就说,“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古人说,“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良禽都知道择木,那贤臣想在乱世中干一番事业,自然也要为自己选择一个英明的主人而不是轻易托付给一个昏君。
曹操言外之意不就是在说,你们不是要选择一个英明的主人吗?怎么还不到我曹孟德这里来,还在犹豫什么?
前面我们说曹操慨叹人生短暂,是唯恐不能完成统一大业,他表明心中的忧思向往,求贤若渴,皆是因为他心中“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心愿。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出自《管子》:“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很显然,曹操在这里以“明主”自居,表明他对人才的渴求。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出自《史记·鲁周公世家》:“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意思是说,周公辅佐周成王时,每逢有贤士到来,哪怕是他正在洗头或者吃饭,他也会握着头发,吐掉口里咀嚼的食物,立即出来接见,绝不摆架子。
曹操以明主自居,以周公类比,既表明自己礼遇贤士的谦恭之心,同时也包含着他希望自己能完成像周公辅佐成王时取得的那种业绩,使天下大治,人民安乐的心愿。而这种心愿在建安乱世也是民心所向。
尽管曹操曾挟天子以令诸侯,尽管他也用最残忍的手段对付那些不能为己所用的人,但是从他的诗歌里我们也看到了曹操的另一面——那个一心想安定天下,以天下为己任的曹孟德;那个悯时悼乱,求贤若渴,胸怀王者风范的曹孟德!
浪花淘尽英雄,曹操虽是世人眼中的“奸雄”,但他的诗歌也流露着安定天下的真情!